杂譬喻经—弟子问喻

一真
2020-10-22
来源:中華新聞社

49914670_542073196311509_1461378732886327296_n.jpg

昔有比丘,聪明智慧。时病危顿,弟子问曰:“成应真“未?”答曰:“未得,不还“未也。”问曰:“和上道高名远,何以不至乎?”和上告白:“已得频来,二果未通。”问之:“已得频来,碍何等事不至真人?”答曰:“欲睹弥勒佛时三会”,二百八十亿人得真人时,及诸菩萨不可限载。弥勒如来”,巨身至尊,长百六十丈。其土人民,皆桃华色,人民皆寿八万四千岁。土地平正,衣食自然。阎浮土地,广长各三十万里。意欲见此,不取真人。弥勒佛时,二尊弟子,一日杂施,二日数数,复欲见之,知何如我。”弟子复问:“从何闻此?”和上答曰:“从佛经闻。”弟子白日:“生死勤苦,弥勒设有异法,当往待之乎?”答曰:“无异。”“六度、四等、四思、四谛”,宁有异乎?”答曰:“不也。 ”“设使一等,彼此无异,何为复待?今受佛恩,反归勒!亦可取度不须待彼。 “和上言:“止!卿且出去,吾当思惟。 ”

弟子适出,未到户外,已成真人。弟子曰:“何乎?”师曰:“已成真

人。 ”弟子礼曰:“此之顷,已成果证。

[注释]

1应真:阿罗汉。小乘四果中之最高果位。参阅前经第八篇注释。

2不还:小乘四果中之第三果,即阿那含。参阅前经第三十六篇注

3频来:小乘四果中之第二果,即斯陀含。修到此果位者,死后生到天上去做一世天人,再生到我们此世界一次,便不再来欲界受生死了,故又名一来。

4二果:此指应真果位和不还果位。

5真人:典出《庄子·列御寇》:“夫免乎内外之刑者,唯真人能之。”

这里指证得阿罗汉果位者。

6欲睹”:弥勒佛,见前经第八篇注释;三会,指一生补处菩萨弥勒佛未来出世,以继绍释迦佛的宏愿,在龙华树下说法的三次大法会。

7弥勒如来:据《弥勒上生经》记载,弥勒菩萨现居于兜率天,待此

生尽,则下生于人间,以补释迦之佛位,故称弥勒佛、弥勒如来。参阅

前经第六十六篇注释。

8阎浮土地:人类住处四大洲之一,为胆部洲。参阅前经第五十三

篇注释)。

9“六度”句:六度,即六波罗蜜,是从生死苦恼此岸得度到涅槃安乐彼岸的法门,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特点)、智慧(般若)。四等,又称四无量、四等心,亦即慈、悲、喜、舍之四无量心。四思,有两种,心地观经四思为一父母恩(家庭)、二众生恩(社会)、三国王恩(国家)、四三宝恩(宗教);释氏要览中四思为一父母恩,二师长思,三国王思,四施主恩;四谛,参阅前经第一篇注释)。

10止:原本作“上”。

11(duo chi)之项:极短的时间。 (duo chi)原为语气词。

【今译】

从前有个比丘,聪敏智慧。当他病情危重时,弟子问他:“已成为罗汉没有?”他回答说:“没有,不还的果位也还没有证得。”弟子问:“和尚道法高

超,名声远播,为什么没有成为罗汉呢?”和尚说:“已证得斯陀含果位,但

还没有达到阿罗汉果位与阿那含果位。 ”弟子问:“已得到斯陀含果位,因为什么没有得到阿罗汉果位?”比丘答道:“我想看到未来弥勒佛时的三次大法会,那时将有二百八十亿人得到阿罗汉果位,还有许多得到菩萨阶位,数不胜数。弥勒佛身体巨大,身高一百六十丈。他的国土民众都面如桃花,人们都能活八万四千岁。那里土地平正,衣食自然。南瞻部洲的土地长宽各三十万里。

我想见到这些,所以没有取得阿罗汉果位。弥勒成佛时,有二个尊贵弟子,第一个叫杂施,第二个叫数数,我也想见到他们,看着比我怎么样。 ”弟子又问:“你从何处得知这些情况?”和尚回答:“从佛经上听说的。 ”弟子说:“生死轮回,辛劳痛苦,难道弥勒佛有特殊道法,所以要等待他吗?”和尚回答:“没有特殊道法。 ” "六度、四等、四恩、四谛,在弥勒佛那里有什么不一样吗?”和尚回答:“没有不一样。 ”弟子说:“如果相同,彼此无差别,为什么要等待呢?如今深受佛的恩德,反而要皈依弥勒!还是现在就解脱,不要等待他了。 ”和尚说:“别说了!你先出去,我要好好想想。 ”

弟子刚出去出,未到门外,和尚已经变为罗汉。弟子回来问:“怎么样?”

师傅说:“已经成为罗汉。”弟子行礼说:“顷刻之间,已证得阿罗汉果位。”

[点评]

弥勒菩萨将来在龙华树下成佛时,会在龙华树下三次说法,初会说法,度

九十六亿人;二会说法,度九十四亿人;三会说法,度九十二亿人。比丘因为想到龙华树下的三次法会,而没有证得果位。弥勒是未来佛,很多年之后才会出世,那个比丘现在有佛不皈依,非要等那么久之后皈依弥勒菩萨。弟子劝解他产生效果,顷刻之间他证得阿罗汉果位。

这个譬喻告诫人们要务实,不要好高远。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