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2,使民不为盗3;不见4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5,实其腹;弱其志6,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大智者不敢7。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8。
【注释】
1贤:上,同「尚」 即崇尚,尊崇。贤:有德行、有才能的人。 2贵:重视,珍贵。货:财物。 3盗:窃取财物。
4见(nan) 通「现一出现,显露。此是显示,炫耀的意思。5虚其心:虚,空虚。心:古人以为心主思维,此指思想,头脑。虚其心,使他们心里空虚,无思无欲。6弱其志:使他们减弱志气。削弱他们竞争的意图。7敢:进取。ㄚ治:治理,此意是治理得天下太平。
【求文】
不推崇有才德的人,可使老百姓不互相争夺;不珍爱难得的财物,可使老百姓不去偷窃;不显耀足以引起贪心的事物,可使民心不被迷乱。因此,圣人的治理原则是:排空百姓的心机,填饱百姓的肚腹,减弱百姓的竞争意图,增强百姓的筋骨体魄,经常使老百姓没有智巧,没有欲望。致使那些有才智的人也不敢妄为生中。圣人按照「无为」的原则去做,小事顺应自然,那么,天下就不会不太平了。
【解析】一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尚贤,标榜贤区,崇尚有为。 「尚好」是专制社会的一个主要特征,它的实质就是「贤人政治」。贤人政治就是与【法治】相对立的「人治」。在专制社会里,贤与不好,是以统治者的利益标准来衡量的,符合统治者利益需求的,树为恼人,可得高官厚禄、从而名利双收。尚贤的结果,是使人们在权力的诱惑下争做表面文章。因此,隆多是假贤。有道之世,尚法不向灯,法律高于一切。只有在法制社会,才有不争名、不争利、脚踏实地、乐于奉献的真贤涌现。
本章的主题是『为无为、则无不治』。体现了老子关于有为、无为的辩证思想。崇尚人治的统治者『尚贤」、『贵难得之货」、『见可欲』,胜之以权力、金钱、美色,致使天下人争权、图利、贪欲,结果是社会混乱,天下纷争,只有施行无为之治,才能实现天下大治。
【正解故事】一
老子最经典的智慧就是『为无为,则无不治」,老子在这里讲的「无为」并不是无所作为之意,更不是什么都不做。这里的「无为」是指不妄为、不随意而为、不违道而为。相反,对于那种符合道的事情,就必须以「有为一为之。
老子所指的「无为一智慧,只是让人在处世之时顺应大势、顺应自然。所以老子这种「无为不仅不会破坏事物的自然进程和自然秩序,而且还有助于事物的成长和发展。
不该做的事情不要勉强,要克制自己的情绪,是无为的核心内容。不把个人的意志强加在人与事之上,并不是怯懦的表现,而是一种大的智慧。它能使人在潜移默化中走向自觉,收到良好的成效。
唐密宗时,密宗的嫡长子李宪受封宋王,十分受宠。睿宗的另一个儿子李隆基聪明有为,他杀死了无权乱政的韦皇后,为睿宗登上皇位立下了大功。
按照礼制,李宪当被立为太子,有的大臣便对睿宗说。 「嫡长子李宪仁德忠厚,没有任何劣迹,立他为太子既合礼法,又合民心,望皇上早日定夺。」
容宗感到李隆基雄才大略,最适合治理天下,所以一时陷入了两难境地,立太子的事于是一拖再拖,没有定论。
李宪看出了容宗的心思,心有所悟,他对心腹说:「父皇不肯立太子,他是对我有疑问啊!李隆基虽不是嫡长子,但他功劳很大,父皇是中意他阿。
李宪的心腹说:“于情于理,太子之位都是您的,这事绝不能相让。我马上和百官联络,共同上书,向皇上说明利害,一定促成这件大事。
李宪的心腹和百官议定,当他们在起草奏书时,李先急忙赶来,他对百官说 「我考虑了多时,决定放弃太子之位,你们就不要为我费心了。」
百官十分惊诧,他们说:「太子之位事关您的前程性命,怎会轻易放弃呢?自古这个位置你争我夺,本是常事,有我们替你说话,你还怕什么呢?」李宪说:『大丈夫做事有所为,有所不为,我是十分慎重的。赞平王李隆基是我的弟弟,他有大功于国,父皇有心立他为太子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我若据理力争,不肯退出,我们兄弟之间必有大的冲突,朝廷就不会平
安。如果危及了国家,我岂不是罪人吗?这种事我绝不会干。 」
李先制止了百官,又亲自上书推荐李隆基为太子,他说「赞平王文武双全,英勇睿智,他当太子有利于国家,我是衷心拥护他的。我个人的得失微不足道,请父皇不要为我担心,早下决断。」
睿宗很受感动,他对李宪说:『你深明大义,我就放心了。你有什么要求,我一定都会满足你。 」
李先一无所求,他说:『一个人只要顺其自然,就没有什么事可以妨碍他了,我不会强求什么。 」
李隆基当上太子后,第一个拜访李宪,他说:「大哥主动让出尊位,不是大贤大德的人难以做到,大哥是如何设想的呢?
李宪说:「你担当大任,大唐才会兴旺,我不能为了私利而坏了国家大事。望你日后勤政爱民,做个好皇帝,为兄就深感安慰了。」
李隆基连声致谢,又说要和他共享天下。李宪不让他说下去,他告诚李隆基说:“很多事是追求不来的,只有顺天应命,才不会多受损伤。将来治国不要逞强任性,这样效果会更好的。 」
后来,李隆基登上了帝位,是为唐玄宗。他顺应民情,推出了一系列利国利民的政策,使唐朝进入了另一个盛世—开元盛世,天下走向大治。
李先在立太子事情上的无为,是深思熟虑的,他既避免了一场宫廷内斗,又使自己全身而退,赢得了让贤的美名,这个结果无疑是很完美的。
『无为而治」又是一种管理之道。在老子看来,理想的社会应该奉行无为而治,管理者应当不断减少对人的管制和束缚,制定政策不能政出频繁,更不能朝令夕改。
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的规律,规律是不可否认的,都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只有尊重规律,利用规律。水遇热变成蒸气,这是客观存在,无法改变,但我们却可以用这一规律来生产暖气,制造人工降雨等等。这正说明,我们无法改变铁一般的规律,只有顺应它,利用它。
转载光明日报出版道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