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进安,甘肃省秦安县人,男,1953年2月生,从小研学书法碑帖,在老师的指导下,不断专研精进提升,且参加了全国各种书法大赛,屡获殊荣颇受好评;另多次参加公益现场挥毫活动,捐其作品拍卖,拍卖募款所得全数捐出做为贫困家庭及贫困学生救助基金,其善心助人精神,实则慈善艺术家称号。
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西藏自治区书法家协会理事、拉萨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西藏公安文联常务理事、拉萨市公安局书画摄影协会主席、中华艺术学院成都分院长等。
荣获中国书协书法进万家活动先进个人、拉萨圣地文艺奖、格桑花书法艺术奖等重要艺术荣誉,并获得第三届全区公安系统“金盾之光”书法美术摄影作品大赛书法类一等奖、2013年建行西藏区分行机关工会“兰亭杯”书法比赛优秀奖等艺术展赛奖项,参加中国文联送欢乐下基层笔会、青海玉树地震艺术作品捐赠拍卖等艺术活动。
中国书法的发展历经三千多年的历史,从公元前十一世纪我国就产生了书法艺术,甲骨文就是先用毛笔书写然后契刻的,有的刻后还用毛笔填朱或填墨。在漫长的岁月中,汉字演变经过了甲骨、篆、行、草、楷各个发展阶段,出现了众多的流派和书家。涌现了王羲之、颜真卿、怀素这样伟大的书法家,流传下数以万计的千古不朽的宝贵遗产,可以说是异彩纷呈。
书法是反映生命的艺术, 人的喜怒哀乐这些内心情感也能在中国书法里表现出来,书法欣赏即通过对优秀书法作品的品评,领略其中蕴含的美。中国书画是需要经历一个渐趋成熟、渐趋丰富的过程。在艺术圈里,每一个艺术家不同的人生经历,不同的思维潜力,不同的天性与艺术实践经验......绝对会影响其之后的艺术高度。
书法也如其它艺术一样,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产物,它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它与各种意识形态,如哲学、宗教、历史、道德等有密切联系。其间错综复杂,变幻莫测;书法还与其它学科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如文字学、鉴定学、心理学、生理学、民俗学、历史、美学及音乐绘画等。它还与其它艺术门类互相交融、借鉴,而“发于心源,成于了悟”,是极其的重要!看无数的书画艺术工作者们,穷其毕生在苦苦追索着艺术与生活的最真的契合点、“技道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最终能达到的却极为少数,张进安艺术家就是其中之一!
唐代孙过庭说:“至若数画并施,其形各异;众点齐列为体互乖。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违而不犯,和而不同。”其精妙处,指出了每个字都应遵循一个规律:那就是“违”与“和”。 “违”即变化,“和”即统一,要在错综复杂的结体变化中求得整体上的统一。张进安那不同凡响的天赋、才情、修养及较深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了他步入艺术殿堂的根底,令张先生在书法创作短短的数十个春秋,他运笔的节奏、墨韵的变化、笔力和气势、结构和意境等各方面技艺日臻成熟,在创作实践中逐步构建起一种属于他自己的艺术表现方式。笔下作品个性鲜明,大气恢弘又不失时代个性,给人尽以美的感悟和美的熏陶。
张进安的书法作品,千笔万画,但生于一点,积点成画,积点画成字,积字成篇。正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是中国祖先的最高智慧,也是他书法创作的奥妙之所在, “有果敢之力,骨也;有含忍之力,筋也。”这是清代刘熙载对书法笔画中筋骨之力的论述,也让他的作品达到理想的境界。果敢偏重于一种刚性之美。含忍偏重于一种刚柔相济的弹性之美。 “骨”,乃是指笔画中隐含的劲直的力;“筋”则是指贯连于笔画当中、流动的、联系中的力。
在书法作品中笔画的筋与骨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但都旨在明“力”;历代书法家反复强调正确“运笔”,归根到底,就是为了使书法线条显示有力,富于弹性。正所谓:“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这句话出自卫夫人的《笔阵图》,意思是:笔画有力度, 筋骨丰满就完美, 没有力度、缺少筋骨就显得不足。 “以心为筋骨心若不坚则字无劲健也,副毛为皮层副若不圆则字无温润也”李世民把书法用有生命的人来加以阐述,“提笔婉而通,顿笔精而密。”“圆笔者潇散超逸,方笔者凝整沉着。”这句话出自康有为(1858~1927)的《广艺舟双楫》。意思是圆转灵活流畅,富于动感;方折遒劲凝整,趋于静态,张进安作品已经达此标准,值得庆贺。
张进安突破了陈套俗制,别开畦径而创出一种以少胜多、宁静冲淡的绘画语言。立意新颖,构思巧妙,笔下的每一幅作品简练洒脱,墨迹流畅,沉着、怡静,抒发情感,充满柔雅之美的书法作品,总能带给人一种超凡脱俗,赏心悦目的感觉。
张先生性豪爽、善言谈、广交际,家中经常高朋满座,或饮酒赋诗,或挥毫。观其书法,可知其人品,谈笑间,就可感受到那一种志在千里豪气、超然物外的清气,和心境的透彻与淡定,相信不断追求、创造是每一个书画家永恒的主题。寄情翰墨写人生,在此,我相信张进安先生的艺术之路是光明的,继为明日闪烁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