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墨法的典范——读《朱峰高研班学术创作成果集》

郝军政 沈文华
2019-09-24
来源:中华新闻社

记者郝军政 沈文华综合报道

著名黄山焦墨画家朱峰先生,浙江兰溪人,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香港美术家协会理事,现为黄山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黄山画院副院长。曾经长期旅居深圳,以黄山为题材创作了许多焦墨与彩墨山水画的精品佳作。他在黄山创作成功并在深圳几经修饰的《五百里黄山神游图卷》焦墨山水画长卷(120mX1.5m),1989年在深圳博物馆展出后轰动海内外,联合国委托TBS拍摄收入《世界遗产》节目。兹后,央视国际频道、新闻频道、德国黑森州电视、日本NHK电视以及香港、台湾等电视相继播出专题新闻和现场直播。由此,朱峰焦墨绝技艺术走出国门,向海内外观众展示出中国焦墨山水画的无穷魅力!

急景流年,艺海藏珠。朱峰先生随着年事增高,近年很少再登攀黄山寻松觅峰、风餐露宿、观赏日出云海,而是闭门修身研墨。他中秋节后回乡,笔者应约与他相叙并再阅其《学术创作成果集》,惊叹他技法的出神入化和游刃有余,堪称焦墨法之典范。

这本艺集图文并茂,可谓“朱峰焦墨二十日谈”。前十六日,主要是朱峰先生在家乡与学画弟子课堂面授焦墨技法,后四日因其右手腕伤筋回黄山休养,采用笔谈通讯形式完成授课。2015年6月,笔者曾出版科普专著《高山流水----与朱峰艺术短信集》(获当年度金华市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书中有二节与他专题探讨并鼓励他,能在晚年将创作、从艺经验和临池实践讲授给学生,这也是一种大善大爱。独木不成林!朱峰先生表示,他不会图虚名,但会“弄出点新花样”。一晃数年了,果然新意出奇!

朱峰师从刘海粟、张文俊教授,五十余年专攻黄山焦墨山水画,功力深厚,精品迭出,是中国焦墨山水画的杰出代表。他以眷眷之心,将技艺和情感倾注家乡书画弟子,传承高超焦墨技法,泽惠年轻一代。

实现审美的转向,变静态为灵动。他在授课中,反复强调“写生”,注重面对描绘的对象,要“以形写神”,方能“气韵生动”。他的焦墨山水画,通过写生实现了审美转向,变传统山水的静态为灵动,从而显现黄山山水松石的蓬勃生机与无限活力。他经过五十多年对黄山的观察写生找到了表现黄山风貌的艺术语言,创作出中国焦墨画史上第一幅百米长卷,表现出黄山恢弘壮阔的五百里气象。他说,他被刘海粟院长亲自推荐去南京艺术学院深造两年,他的画山水用笔方法就是在读书时取法傅抱石,用散锋。在授课中,他通过写生的手法,将黄山的山石、云水、泉瀑、松柏等深入浅出地描摹展示给学生,并传授自己写生时山水的形神比例关系口诀要领。

注重技法细节,探索创作语言。朱峰先生授课中的一个可喜现象是反映生活细节。在写生作品中以小见大,侧重对黄山的云水、山石、松柏的刻画。他强调,画山水用笔方法是用中锋勾线、侧锋皴擦,侧锋用得多。画石虽然有吸收西洋画黑白灰的技法,但还是倾向用中国画传统的线和点。他的突出手法,即皴法是利用画桌水泥石板拓底时,宣纸形成特殊的纹理效果。由于有了拓片的痕迹,他的焦墨画与一般的焦墨画就有了别样的区别。画松柏树,先画根,有根的地方石缝裂得更厉害,要注意用皴擦表现好石缝。画松树干的主线造型一定要用中锋勾勒,树皮造型可用皴笔,侧锋多用于斧劈皴牛毛皴;黄山松针结实,粗而短,它的顶部基本上是平的。因黄山海拔气压高、风大和养分不足。要画得短,尽量朝一个方向;黄山松所在位置的风口是相对固定的,要画出风感。松针生长姿态一般是从里往外放射状的,画松针主要的是疏密关系,要留意松针与苔点、松果与树干上苔点的关系;画松鳞要用侧锋,用笔虚一点,如用中锋也务必用笔要虚。松树和石头是相依相生的,画石可以中锋、侧锋并用,也是通过皴擦表现出丰富的层次感。他说,松树的画法,我研攻了十年,出版专著《松树画法》(四川美术出版社)和《黄山百松图》(上海书画出版社)。画山石,我也研攻了二十年,出版专著《五百里黄山神游图卷集》(西冷印社)。在前五日谈中,朱峰先生采用创作示范与课徒课的形式讲解画石与树的技法。

为写生,朱峰先生脚迹踏遍了黄山“七十二峰”,因他以焦墨描绘黄山而著名,当地人戏称他为“七十三峰”。故而,他的教授法是形象生动带有泥土香味的,创作语言立体形象、风趣生动、故事感强、使学生形象思维身临其境、意象环生下笔有神,这是学校教堂和课本所缺乏的。这也是“学院派”与“野逸派”的区别所在。

朱峰先生的创作形式是反映鲜明生活,核心仍是细节与整体的关系,以其画作的生动,将黄山地域风貌体现在创作风格中,给人以简洁质朴、昂扬向上的力量和时代的精神面貌。他说,画黄山背景,远山拟用墨要浓点,露出山顶,因为山间有雾气、岚烟在下面,渐渐虚去。一般云的动感是根据风的方向来的。因他长期生活在黄山,所选择的写生地多悬崖峭壁,云雾风大,只能在册页上用秃笔、渴笔皴擦出浓淡效果。他说,他的毛笔用后是不洗的,让它干着,每次画前再用水泡开,这样使用不易掉毛、掉头。因此,他的云的画法,主要是用秃笔的渴的状态来表现的。画云时皴擦的笔,最好用比较秃头的羊毫,注意落笔皴擦的虚实。用墨皴擦云时,要考虑白的云是怎样形成的?画黑的时候,要想到白,反之亦然,这叫“计白当黑”。皴擦时要藏锋,做到既有笔迹(有笔迹处有动感),又要看不出笔迹,这才叫高明。要注意画云要与画山相和谐,云与山可以看作是纵横关系。山,一般是往上的;云,通常是流动横向的。要处理得相互穿插,疏密、虚实协调。他说,画云,我是年青时当兵从部队画油画开始的,后来转到画水墨,最后画焦墨。故尔,画云的表现形式都不一样,我用三十年时间研究云的画法。他用三节课着重传授画黄山云的技法,他认为“明清大家八大山人的画面多留空白不画云”。朱峰先生的焦墨画云,是比较卓绝的,至少是在画焦墨的人中是没有如此画的。他说,传统的云的画法有勾云法、湿云法,我是“干擦的皴”,以焦墨皴擦的云。画云最好是用破笔,用秃笔的笔肚、笔根干笔皴擦。山水画中,松石是基础,云是陪衬。两者是魂和魄的关系,云是灵魂。他还说,百米长卷我修改了二十年,就是在不断地充实画面的云水。可以说,朱峰先生的云水画法,是对中国焦墨山水画的卓越贡献。故常谓“朱峰焦墨法”。这些珍贵技法,他则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家乡的学画弟子。

美术创作是一项复杂的智能释放,优秀的绘画技法则是高超的语言表述。他的焦墨杰作洋溢着理性的光芒和对形象思维的深邃理解。在每一节授课中,着重强调绘画与为人为事的辩证关系,则是朱峰先生授课的另一个喜人现象。这些朴素的绘画与人与事的讲述,或欣悦或烦恼或忧愁或悲伤的心路历程,或从容或成果或焦虑或失落,都与他的焦墨山水画关联,共同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折射出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熠熠闪光。

五十多年,朱峰先生沉浸黄山焦墨山水画的探索创作,收入本集的40多幅课徒稿,虽然传授的是技法,但充分表现出他近年来真正投入生活,在生活的真情实感基础上进行理性提炼后的艺术再创作,角度富有个性,也就探索彰扬了他的创作语言。其写意焦墨法吸收了素描工细的特点,多幅创作示范画显然也吸收了写意水墨语言的优长,更加注重简练与韵律。

传承与创新,是这本集子的亮点。笔者,前几年曾在媒体发表“焦墨之杰”和“焦墨成就和创新”等评论中,阐述焦墨法在中国画中曲高和寡,尤其是在彩墨的创新和拓展中。朱峰先生凝聚五十年焦墨技法之功力,而对学生绘画水准的参差不齐,在授课中具中娴熟的技巧和掌控教学画面结构、气势、动态的能力。体现出他写生实践与技法教学的相融相宜,是生活与人性之真善美的智慧闪烁。十六节面授课,集子仅收入四十多幅师生的优秀习作和课徒稿,凸显教与学是不断从自觉到自信,从自信走向超越。无论是他画技的经验之谈,如“废纸精神”、“松柏精神”、“回头看”、“学会取舍”、“龟背纹皱”、“画龙点晴”与“画蛇添足”;还是对荊浩、王希孟、石涛、张仃、刘海粟、黄宾虹、陆俨少、李可染、张大千、赖少其、傳抱石、王朝闻、王伯敏等人画技的介解;以及对学生习作的点评和学生对老师技法的提问,朱峰先生都给出了很好的传承和创新的解答。曾有学生对朱峰先生的“洒点石苔法”,总结为“淋苔法”,朱峰先生自认为很恰当。尤为可贵的是,他在后五节课中,传授了他自己的代表作品和经典作品如“始信峰”、“迎客松”、“石猴观海”、“飞来峰”、“卧龙松”、“武松打虎石”、“石笋矼”、“鳌鱼驮金龟”、“听经图”、“石床横翠微图”等绘画创作前后的得失体验,十分难得,字字珠玑。

关于水泉水瀑和彩墨的画法,朱峰先生各讲授一课。他认为,画泉要注意水是从山谷中出来的,而不是从山顶上出来的。松石是相对固定的,比较容易掌握;云泉是活的,就需要去把握定格它,表现它动态的美。水瀑的画法,首先要打出墨稿,瀑布上部气势和形态是实的,下部是虚的,因为瀑布飞流直下后形成了水雾。在群瀑流泉的排列上,要注意虚实疏密关系。泼彩中国画,统称重彩或彩墨。他认为恩师刘海粟的泼彩,更接近水粉、油画,而张大千的泼彩以水彩画调为主,接近西画的水彩味。他强调,重彩泼彩的创作是要有一定的墨稿山水创作的能力,墨色彩色并相触。另外,他还对题款与铃印作了综述。

朱峰先生的“二十日谈”,浓缩了他焦墨山水技法创作经验的精华。读阅这本集子,读者可以洞察焦墨技法之新貌,品味焦墨技法之静美与动态;可以领略焦墨技法推陈出新之技论,品读其前沿创新之画面;可以科普焦墨艺术之审美趋向,品鉴著名画家佳作精品;可以提供美术爱好者写生临摹,品习焦墨技法普及焦墨画作;可以平净化解浮躁之心态,品赏古稀画家与年轻学者思想交锋之火花。

祝愿朱峰先生艺术之树常青!

作者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