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仙李白唯一传世真迹《上阳台帖》

郝军政
2019-03-20
来源:中华新闻社

李白诗文光耀千古,传世千余篇,而其书法真迹仅存《上阳台帖》。二十五个字的千年墨宝,写了什么内容?它的背后,有哪些动人的故事?

天下第一洞天

公元744年3月,李白和杜甫、高适同游王屋山阳台观,写下了《上阳台帖》。王屋山位于河南省济源市,有道家“天下第一洞天”之称,是传说中愚公移山之地。关于它的得名,有两种说法。《道藏》中写:“山中有洞,深不可入,洞中如王者之宫,故名曰王屋也。”中国早期的地理志《禹贡》记载:“山有三重,其状如屋,故名。”

在王屋山,唐玄宗为道教宗师司马承祯打造了阳台观,观建成后,司马承祯入主,居于此地至735年仙逝。据史料记载,他在阳台观创作了长95米、高16米的巨幅山水壁画,画中有山、云、涧、壑、鹤,想必是一派仙气飘渺。

725年,司马承祯在湖北江陵见到李白,见他器宇轩昂,读其诗文后更表惊叹,赞太白“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李白受到鼓舞后,写下了第一篇成名作《大鹏遇希有鸟赋》。他在文中以大鹏自比,以希有鸟比司马承祯,二人遂结下忘年之好,一段道教情缘传为佳话。

null

王屋山天坛阁风光

近二十年后,李白登临阳台观,思念宗师,挥毫写下:“山高水长,物象万千,非有老笔,清壮可穷。十八日,上阳台书,太白。”李白此文作于三月十八日,司马承祯的忌日是六月十八日。

李白诗书俱逸

宋徽宗是最早记载李白《上阳台帖》之人,在此帖正文右上,有赵佶瘦金书题签“唐李太白上阳台”一行,下面还有题跋:“太白尝作行书‘乘兴踏月,西入酒家,不觉人物两忘,身在世外’一帖,字画飘逸,豪气雄健,乃知白不特以诗鸣(名)也。”

虽然李白的行书帖已失传,但凭宋徽宗所言,可见李白行、草之造诣不凡,诗书同显豪放逸气。

null

李白唯一传世书法真迹《上阳台帖》,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上阳台帖》在清代顾复《平生壮观》、清内府《石渠宝笈》、清安岐《墨缘汇观》、吴湖帆《吴式书画记》等处均有著录。后人以宣纸衬于帖后,引首为清乾隆楷书题“青莲逸翰”,还有多人的题跋、观款和鉴藏印等。

李白此书,写得跌宕起伏,错落有致,字体大小不一,突兀、含蓄、轻灵皆有,见出诗人之随性率真。行家有评:运笔流畅,纵放自如,苍劲中见挺秀,意态万千。

宋黄庭坚评李白的诗与书云:“及观其稿书,大类其诗,弥使人远想慨然。白在开元、至德间,不以能书传,今其行、草殊不减古人。”(《山谷题跋》)

元代张晏跋曰:“自以流出于胸中,非若他人极习可到。观其飘飘然有凌云之态,高出尘寰得物外之妙。尝遍观晋唐法帖,而忽展此书,不觉令人清爽。”

元代书法家欧阳玄题诗云:“唐家公子锦袍仙,文采风流六百年。可见屋梁明月色,空余翰墨化云烟。”

张伯驹捐献《上阳台帖》

《上阳台帖》问世后,一千多年来,辗转于官府和民间藏家,曾入北宋宣和内府,后归南宋贾似道,元代经张晏处,明藏项元汴天籁阁。清代先为安岐所得,再入内府,清末流出宫外。民国时张伯驹收得,后将其献给国家,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null

“诗仙”李白传世的唯一书迹《上阳台帖》

张伯驹,民间收藏名家,为国宝“永存吾土”不惜奉献身家性命。1956年,张伯驹将所藏文化珍品悉数捐予故宫、吉林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的顶级书画,近一半由其所赠。

光阴似水流,历史卷落花。《上阳台帖》展现了李白的仙风道骨,中华诗书的辉煌瑰丽,更有文人的才气与赤诚。多少珍奇、嗟叹和思索,尽汇其中!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