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酬勤 笔墨春秋——《启吾求是---杨达寿往事录》读后

郝军政 沈文华
2019-02-23
来源:中华新闻社

【记者郝军政 沈文华综合报道】

中国诗联书画出版社新近出版的《启吾求是》一书,是浙江大学教授杨达寿的自传式往事回忆录。收到书后,笔者读后感慨万千,为杨教授新著的真实记录、真诚叙说、真情流露、真挚情谊而感动。

杨达寿教授为人坦诚率直。一年前,他寄赠笔者《星星颂》,该书用300余首新古体诗,彰显其母校浙江大学百廿年的282位杰出人物(其中院士211名)的风采,弘扬他们的精神风貌、教学与科研的成就。笔者读后写了书评“一腔心血与真情的结晶”,刊发“中国国际新闻”等十多家媒体。年底,杨教授来电说,将出版回忆录并要在书中收入这篇书评留着纪念。感悟他的细心和友情。

《启吾求是》,全书共分五篇。第一篇“多彩童年”,记叙了作者童年的许多生动与多彩的故事。第二篇“奋发求学”,记叙了作者从小学到大学的17年寒窗苦读的生活与求学的经历。第三篇“辛勤园丁”,记叙了作者1964年7月,浙江大学机械系毕业后留校任教直至退休的生涯。第四篇“人生苦乐”,记叙了作者退休后的生活。第五篇“附录”,收入了作者生平简介、论文目录、获奖著述目录、荣誉称号、著作一览、旅途踪迹录等等。全书40多万字,可谓囊括了杨教授风云八十年岁月,浓缩人生之精华。

新著也创新了个人回忆录的出版形式。书中插入了各种图片达300多帧,其中有许多历史照片、名人题词、证书、信件、日记和诗文及票据的影印件,十分珍贵。在书的扉页前收入了各类彩照170多帧,分10类编排:作者携程录、拜访院士录、拜访名士录、拜访寿星录、拜访作家录、作者同事录、学会同研录、作者同窗录、作者亲人录、作者好友录。原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郑造桓在“序言”中写道,本书富有科学精神的故事情节与人生感悟的人文情怀。原浙江大学党委书记张浚生题签书名。

天道酬勤。作者在浙大笔墨春秋六十年,主编和著有教材、报告文学、文学传记、诗歌集和科普书籍等53部,发表论文90多篇,有68部(篇)著作获奖。退休后更是笔耕不辍,致力于文学和科普创作以及继续校史的研究。这对于一位从家乡义乌佛堂考学走出农田的作者来说,其中的执着与拼搏,是多么不易。这些成就足以绘成一幅幅动人的人生画面,这既是一个人的奋斗史,也是一部人生的启示录。 杨达寿教授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第五届理事。作者出身寒苦,能数十年如一日,爱书读书,记日记,写体会,撰论文,广泛积累资料,这需要何等的坚韧毅力。读阅此书,许多细节掩卷难忘。如作者幼年患病死里逃生,将原名“达镇”改为“达寿”;日寇村里强拉苦力,日本鬼子用枪托毒打父母;因家庭社会关系不好,参军招飞行员和留学苏联被拒;大学坚持冬天洗冷水澡练意志力;与李栽瑶结为夫妻恩爱互助五十年;几经分房安家知艰难;教材建设管理多有创新;勇开科技写作课,坚持走文理双优之路;查找光绪朱批真迹,为浙大史库添彩;身负小恙、不畏艰险受命去南疆专访校友;含饴弄孙国外见闻多等。通过细节的记叙,作者的身影迎面而来,让读者对杨教授的为人和内心又增多了一层了解、增深了一层理解。正如他在“后记”中所说,我鼓足了勇气写这本回忆录,其目的是想告诉读者,联结新旧社会两重天的这一代人,生活的道路多有泥泞,同时引起同龄读者对流逝岁月的回忆。这本马拉松式的书,前后恐有八年。因为,留给人的时间始终做着减法,时间的背后仍热衷新时代的不息地耕耘与吟唱。

作家巴金曾说,艺术的最高境界是真实,是自然。作者在书中真实地记叙了自己从农村的一户世代务农之家到浙大教授的人生经历,刻画了其人生途中相遇相知的亲人、同学、同事和友人的形象。在书中用大量的篇幅记叙或工作或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五味杂陈。既记叙人间的真善美也解剖反思生活的悲伤和苦恼。作者记叙在评定晋升正教授时一波三折的缘由,尤其令人心酸。真实和真诚触及灵魂,构成其作品的冲击力。全书洋溢着作者的真情。其真情叙说,文字生动,思考深刻,充满张力,引人深思。在“离岗生活多姿彩”、“辛苦人生多磨难”、“寻医问药斗病魔”等章节中,在其抒情着墨的字里行间,笔端中既有亲友之情、邻里之情,还有同事之情、校友之情。这些感情是真挚的,记叙是自然的,流露是真诚的。

《启吾求是》,不仅仅是一部忆往录,也是一部情怀传记,更是一种存史之举。作者将自己亲身经历的历史,所见所闻的人与事,所感所受的情与理,用纸墨记录下来,这是丰富我们民族记忆的极有意义的事。从这部书中,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作者八十年的历史脚步,其实是一种天道酬勤笔墨春秋奋斗不息的足迹,更会触摸到时代的脉搏,窥见历史前进的轨迹。

无愧人生,无愧历史。这是书的主旋律,是作者的真情告白。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