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式教养法:“不跟别人比,只跟自己比”

郝军政
2019-01-16
来源:中华新闻社

前言:牛津人之所以成为世界顶尖人才,不只因为他们过人的成绩与事业成就,而是牛津办学的理念,以及学生求学的众多特质。作者冈田昭人是第一位取得牛津大学教育学博士学位的日本人,本书让你也可以在家实践牛津式教养法,让孩子像牛津人一样打破思考框架、发展自由探究知识之心!

英国社会学家多尔(Ronald Philip Dore)曾在其著作中探讨亚洲教育与社会结构的现象,他提到,比起欧美先进国家,日、韩等亚洲国家社会普遍对“学历”非常重视。日本的孩子从年幼时就面临各种考试,大人总是期待他们的成绩能够赢过别人,即使只有一点点也好,因此孩子从童年生活开始就承受很大的压力。

一个人如果随时都在跟别人竞争,等于是暗示自己“没有对手就不用努力、也提不起劲”,也就失去了深入探究自我能力的机会。

能够不在乎旁人、埋头专注做一件事,就是对自己的内心深处传递一个讯息:学习是快乐的,就算遇到困难,也能很快想出别的方法继续挑战。

“自信”真正的意义

牛津大学的学生不在乎与别人竞争的胜败,比起失败或成功的结果论,他们更重视的是“赢过自己而不是别人”。

当然,他们有时也会以成绩来观察自己与别人的程度差异,但并不是像日本人那样直接用成绩或学力来评断一个人的能力,也不会企图以此分出优劣。他们接受的教育是培养冷静思考如何自我磨练、未来又该如何发展的能力。

他们都知道一个简单的道理,那就是只靠竞争赢过别人才能产生自信的人,其实根本不懂“自信”真正的意义。换句话说,一个人会对自己充满自信,并不是因为赢过对手,而是因为“在过去与现在的自己之间看到了成长”。

然而,日本的孩子只会在入学考试或才艺课这些“别人(或家长)”安排的“竞技场”上竞争,而不懂得为自己打造“擂台”。

其实让孩子最痛苦的并不是在竞争中败退,而是感觉“可能会输”的不安与恐惧。

多尔曾经与经济合作暨发展组织(OECD)的教育考察团到日本参访,他直言,日本的教育制度过于偏重考试竞争与学历,并提出改善建言。如果我们有“自己的擂台”,竞争的对象是自己,就不会产生无谓的恐惧,并养成任何事都可以随着自己的步调进行的习惯。

知名花式滑冰选手浅田真央,曾经在奥运及世界杯留下辉煌成绩。她这么说过:“我早上起床后就滑冰,吃完饭后滑冰,睡醒后滑冰……我的生活一直就是这样。我有时候会一心不二,朝着目标努力,就只是按部就班、尽力而为,突破各种瓶颈。”

她还说:“我现在觉得‘一如往常’是很重要的一句话。”这正反映出她在自己的“擂台”上努力不懈,最后才得以达到这样的境界。

唯有打造自己的“擂台”,在那里“与自己一较高下”,才能学到面对困难、从容应对的处事态度。

孩子若能趁早找到能够发挥所长的“擂台”,就能好好应付人生中难以避免的苦恼。

让孩子找到自己的“擂台”

那么,父母该如何找到并打造可以让孩子发挥实力、比他人更占优势、“属于自己的擂台”呢?

你可以花一个星期的时间,每天跟孩子聊聊曾经埋头做过什么事、当时的状况又如何。每一次大约花十五分钟的时间,倾听孩子诉说经验、心里的想法或当时的感觉,并且把这些内容写在笔记本上。

等过一段时间,再回头跟孩子讨论当时的体验,与现在的自己比较看看,有什么不一样的成长与斩获。

父母若是能常与孩子亲近倾听他们的兴趣或感觉,也比较容易看出孩子想做什么、未来可能适合从事什么工作。让孩子养成“和自己比较”的习惯,在自己擅长的“擂台”上努力不懈,就能找出自己与别人竞争时的优势,思索适合自己的战略或竞争模式。

唯有帮助孩子找到能够发挥个人最大实力的领域、学会有意义的竞争模式,才能长保自信。

〈摘编自《世界第一牛津式教养法》,先觉出版〉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