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知音者倾听——胡华丁与黄学规互为“品读”的启示

郝军政 沈文华
2025-01-27
来源:中华联合新闻社

沈文华


近日,收到浙江大学教授胡华丁和浙江财经大学黄学规教授的新著《品读胡华丁》、《品读黄学规》。两位老教授都已耄耋之年,他们半个多世纪以来相互鼓励,互为品读,携手前行,传为佳话。

微信图片_20250127184219.jpg

微信图片_20250127184226.jpg

这两本姊妹新著,记录过去大半个世纪共同经历的生命历程,学术业绩,人生趣阅和感悟,正如两著书封座右铭所启示:盘点人生——感思,风雨,成就。

     

著名作家邵燕祥曾写过一首诗,说“一个人是一本书”,可以把一个人当作书来读;又说“一本书是一个人”,在每本书后面隐着一位作者,即使你从未谋面,但你不论何时何地打开一本书,都可以听到那作者或浅吟低唱,或侃侃而谈,或如泣如泪,或疾言厉色,或促膝谈心。

     

两位教授,相识相知,由同事同仁到知音,他们的精神生活堪称丰富,深邃,共同酷爱阅读、思考,文史哲造诣深厚。颇此业绩著丰,诗书画成绩骄人,荣誉甚多。毋庸置疑,他们不仅是著名的教授,而且都是用两支笔(作家诗人与书画家)描绘世界的学者。

     

人生常恨知音稀。知音,这是不分远近,不计功利,高山流水,心有灵犀的遇合。两位教授虽为同辈知已,但在书中记述的多则是师长,或谊在师友之间,亲人之间,夫妻之间。更重要的是,读此书而识其人,自谓有所了解,以至心会,或称“知音”。惟知音者倾听。

     

两著在《后记》中记载,他们之间的友谊,从纵向看,经历55年,可谓世纪之交。一是合作风雨同舟,在杭大曾为同事,风华正茂,艰辛创事业。二是教书育人,在各自学术领域和退休后,发表论文、出版专著及创作书画甚丰,颇有建树。三是友谊历尔弥新,一路忠诚品读,成为学界美谈。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李白)新著“品读”,收录了各自文章,信函,诗词,篆刻,书法,国画,照片,友人题词和艺评等等,在每本二十多万字的容量里,涵盖了他们人生的辉煌,毕身的灿烂。

       

“品读”,还开辟了作为比较文学学科一部分的跨学科研究的路向,特别感到文学与绘画,文学与历史,文学与书法,文学与媒体,文学与自然科学的跨学科研究为文学研究开辟了极其广阔的领域。正如北京大学著名教授乐黛云所言,就拿文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来说,从热力学第二定律所引出来的耗散结构和熵的观念,就已逐渐渗透到社会科学和文学研究的领域之中。

     

笔者与两位教授是忘年之交,笔墨往来十余载,先后为他们写艺评和书评十余篇。两著分别收入拙著《实证和诗情的完善结合——“华丁诗词评论集”读后》、《宾翁门下,笔墨情深——胡华丁与黄逸宾、王伯敏艺坛佳事记略》、《追求卓越——胡华丁“华丁艺术稿从”读后感》、《浑厚华滋——读胡华丁的山水画》、《怀着自信从容而吟——读黄学规“雨燕斋吟稿第一卷”》《甘守清心自在情——读黄学规“雨燕斋吟稿第二卷”》、《笔墨当随时代——读黄学规“雨燕斋吟稿第三卷”》、《飘风忽举,鸷鸟乍飞——读黄学规书法》等。两位教授,曾给笔者写寄书信几十封之多,字里行间绽放睿智,闪烁理性光芒。

     

古人说,“知音其难哉!”两位教授的世纪知音,令人思绪万千,人间存真情。相信,每位阅读过新著的读者,必会何其有幸,竟得如此澄澈的知音。


写评论...